洪水发生的原因有哪些(最详)
洪灾涝灾二者实际上很难完全分开,并经常同时出现,因而统称为洪涝水灾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洪水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的内容,欢迎大家阅览借鉴!
洪水发生的原因有哪些
1、流域广支流多,河道弯曲,水流缓慢,排水不畅。
2、流经湿润地区,降水丰沛,干流汛期长,水量大。
3、有些年份,气候异常,流域内普降暴雨,造成洪水泛滥。
4、过度砍伐,植被破坏严重,水土流失加剧,造成流域涵养水源、调节径流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;泥沙入江,淤积抬高河床,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。
5、围湖造田,泥沙淤积,从而导致湖泊萎缩,调蓄洪峰能力下降。
洪水是怎么形成的
洪水是由于暴雨、融雪、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河川、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;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,给人类正常生活、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,简称洪水灾害。
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,常分为暴雨洪水、融雪洪水、冰凌洪水、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。海啸、风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灾害。洪水一般出现在多雨季节。雨水降落到地面以后,有的渗透到地底下去了;有的蒸发到空中去了;还有一部分,就顺着地面流,经过小沟、小溪,进入江河。进入江河水量的多少,首先要看雨量大小。雨下得越大,时间越集中,流入江河的水也就越多。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入江河,水量超过了江河的最大输送能力,就会发生洪水,造成水灾。另外,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的气候、下垫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。
造成了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
洪水,自古以来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。一场洪水灾害的形成,是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。
首先,水量突然增加是最主要原因;
其次,则是与所在地的地形地势有关。如在地势平坦地区,流水汇集,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导致水位上升。而在山区,流速快,水流快速汇集,形成猛烈的山洪,泥石流。
第三,与人类活动有关。
人为破坏植被会加剧洪水灾害的产生,植被可以涵养水源,保持水土。当山区,河流沿岸植被遭到破坏之后,植被的蓄水能力,即涵养水源能力下降,雨水落到地面之后,下渗量减少,大部分都转成了地表径流,导致地表积水,河湖水位上升。
植被破坏,还导致水土流失加剧,河流含沙量增大,河道泥沙淤积严重,河床抬升,河湖溃坝的风险更高。
人类围湖造田,开垦沼泽湿地,不合理布局产业,不仅导致泄洪区减少 ,同时也使洪水来时,造成的损失更大。
洪涝也与城市化建设有关,路面硬化面积扩大,地表水下渗能力减弱,雨季引起积水。
总而言之,洪水灾害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一起起作用的。
现在我们来看一下,洪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,洪水来源。按照洪水的来源来分,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。
暴雨洪水
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,简称雨洪。在我国它是最主要的洪水。
山洪
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洪水。由于地面河床坡降比较陡,降雨后产流、汇流都较快,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。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,水量集中,流速大,冲刷破坏力强,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,常造成局部性洪灾。
泥石流
特殊种类的山洪。川地溪沟饱含大量泥沙、石块的突发性洪流。泥石流暴发突然,运动快速、历时短暂、破坏力极大。 泥石流是特殊的固体径流,固体物质含量很高,可达30-80%。流体作直线惯性运动。遇障碍物不绕流而产生阻塞、堆积等正面冲击作用。
溃坝洪水
溃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瞬时溃决,发生水体突泄所形成的洪水。破坏力远远大于一般暴雨洪水或融雪洪水。
融雪洪水
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。冬季降雪量大,气温回升后,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灾害。
冰凌洪水
在有冰凌活动的河流,如松花江和黄河都有冰凌洪水。在气温开始上升期间或封冻初期易发生。一般可分为:冰坝洪水与冰塞洪水。
预防洪涝的防治措施
1、洪涝发生前:如作物接近成熟,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,以免洪涝损失。
2、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: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,同时要扶正植株,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,尽快恢复生长。
3、洪涝灾害过后:必须迅速疏通沟渠,尽快排涝去渍。还要及时中耕、松土、培土、施肥、喷药防虫治病,加强田间管理。
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
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,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。为预防洪涝灾害,应采取下列措施:
1.加强水库及时调度。通过加强水库调度,控制洪水,实现减缓洪峰、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。
2.加强河道的整治。对于河道的治理,可以改善水体的排放情况,缩小污染范围,从而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。
3.科学防洪规划。加强对区域洪涝灾害的分析与研究,制定有效的防洪规划。
4.加强降雨预警。通过引进高科技手段,加强降雨预警工作,提早布置防灾救援工作,以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。
5.加强社会安全宣传。通过开展洪涝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,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,增强应急处置能力。
综上所述,要预防洪涝灾害,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,加强各项工作的规划和执行,以达到有效预防洪涝灾害的目的。